关东画派的创始人——王盛烈

2021-10-09 14:56:52

    中国画坛有着众多画派,黄派、徐派、金陵八家、岭南派、南北宗等等,关东画派也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王盛烈先生。

    王盛烈,号橐(tuó)子,祖籍山东青州。当代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美术教育家,鲁迅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终身荣誉教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名誉院长、总顾问,沈阳市政协常委。

图片关键词

    1941年至1944年赴日留学,1945年回国,参加东北青年同盟,曾任宣传部科长、部长。

    1947年任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科代理主任。

    1948年任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主任。

    1949年6月转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

    “关东画派”是指上世纪60年代鲁迅美术学院一批以人物画为主的画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主题鲜明,色彩浓烈,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当时美术界形成很大影响。王盛烈先生就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而该画派的得名和奠基之作,就是王盛烈先生的经典作品《八女投江》。

图片关键词

《八女投江》

    1957年,年仅34岁的王盛烈便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作品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在那时,人们不解一个如此年轻的艺术家为何会有如此令人称道的创作。而对于王盛烈先生来说,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对他的影响太大了。1931年,年仅8岁的王盛烈亲身经历了“九·一八事变”,亲眼目睹了日军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所以他内心的爱国主义激情成为了创作最大的动力。即便是后来提出建立九·一八纪念馆议案时,作为发起人之一的他不顾身体的不适,重新创作了一幅《八女投江》,尺寸比当年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那幅还要大。先生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让世人忘了那段历史。这件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现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正是这件作品奠定了王盛烈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地位。

图片关键词

《家乡的孩子》

1633763056247305.jpg

《海风》

    王盛烈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追求民族解放的时代。民族灾难和自身的经历给他带来了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相系相连。他用他的艺术创作表现了20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的苦难、抗争和奋起,同时王盛烈对中国和人民怀有无限的热爱,特别是对生活在关东这片黑土地上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有着深厚的情感,因而他的艺术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王盛烈作为美术教育家,培养感召了大批美术教育和美术栋梁之材,引导和带动了东北中国画创作群体。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先生从东北行政学院转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任讲师,开始了新的艺术生涯。

1633763567444654.jpg

《阅读》

1633763567885638.jpg

《耕者》

1633763567660001.jpg

《源远流长》

1633763567184723.jpg

《写南窗葵花》

1633763567699918.jpg

《山在虚无缥渺间》

1633763567745406.jpg

《雪峰》

    70岁后,先生创作了大量以荷花为题材的画作,他以风雨中的荷花比喻自己的人生。他的儿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油画家王铁牛曾说:“我父亲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动荡时期,也确实表现了中国最优秀知识分子的品质,出淤泥而不染,高风亮节,以及对丑恶的东西表现出自己的批判的态度,也是他身在苦难之中,保持不失作为人的高品质的人格,保持一个正直艺术家的良知和品质。他是很追求这些东西的,而且在他的生活经历当中自始至终都保持了高洁的人格。”

1633764290191306.jpg

《荷香》

1633764290211239.jpg

《香远溢清》

1633764290552236.jpg

《听得池荷几番声》

    王盛烈先生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从没有改变对真善美追求的坚定信念。王盛烈作为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他所创作的《八女投江》、《海风》、《耕者》、《家乡的孩子》、《除却巫山不是云》等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发展现实主义的中国画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盛烈先生作品众多,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欣赏一下先生的其他作品!


京ICP备1804664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