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pening door: What are the similarities in the world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2019-02-15 15:16:27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这句振聋发聩的宣言,让无数国人看到了中国的大国胸怀,面向世界的底气,拥抱未来的信心。

时代的画卷徐徐铺展时,我们身处其间,往往难以察觉;放宽历史的视界,我们窥见过往,在电光火石间,或许才会有那么一刹那的惊叹。

无数次华丽与失意的交错,无数次黑暗与光明的辗转,无数次繁华与落寞的跌宕,都会在不同之外,仍然有着若干共通。那些曾经的盛世,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束,惺惺相惜,遥相呼应。

宽容开明的社会风气

“在万邦来贺的大殿上,唐朝的太上皇弹起了心爱的琵琶,唐朝的皇帝则旁若无人的跳起了流行的舞蹈。”这段特别的描述,常常被用来体现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君臣同乐的洒脱与不羁。

那时的帝国,正如黄仁宇先生所说:“可算得上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

如果仅靠武力强权,太宗治下的大唐难免落得一个穷兵黩武的贬评。贞观之治之所以令人高山仰止,更多来自随后昌明的文治和开放的风气。

看着鱼贯出入的饱学之士,欣慰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打破旧阶级阶层划分的科举制度,为太宗引来大量本土化人才。与此同时,“当中国皇帝威望最高的时候,恒河边上的印度王子接受了他的宗主权;一个阿萨密的篡位者被押赴西安受审;使节来自高丽和日本;中国的都城有叙利亚人、阿拉伯人、波斯人、吐蕃人与安南人来定居。”

1.jpg

▵阎立本的《步辇图》

这些四面八方来到中华大地的人,有商人,有留学生,有传教士,人数总和超过50000。唐太宗李世民和他的帝国对这些人一视同仁,不管什么教派的僧侣,都授予五品和七品的文职。这在后世更是无法想象。

黄先生提到:“其中最具热忱的是日本人,很多方面即仿照唐制——自铜币的设计到妇女的发髻,自室内的布置到围棋——从今以后,日本文物深具大陆色彩。”日本的平安京,也即现在的京都,就是仿照唐长安城的形制设计兴建。

这种宽容开明、雄浑洒脱,在整个社会自上而下,一气呵成,民间的商贸、文化、宗教交流也变得尤为生机勃勃。以至于诗仙李白还在他的日本友人离京返乡时忍不住流泪,更留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的诗句,为这段情谊增添见证。


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打通海上航程的地理大发现,古老的罗马帝国在交通方面也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一页。这一点在现在的罗马城里仍然能找到明显的印迹。

从公元前2世纪开始,罗马人逐步征服了地中海沿岸的希腊、迦太基,向西征服了高卢、西班牙和英国,向北征服了日耳曼人的部落,向东征服了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地区,一直到波斯,向南征服了埃及和非洲北部。在公元前后,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并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德”的称号。奥古斯德大帝在位42年,带领罗马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并且将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海。

这样庞大的帝国版图,要实现高效管理、推进商业和贸易,四通八达的道路是基础设施也是必要条件。“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英谚正是当时的罗马帝国交通情况的真实写照。


2.jpg

▵罗马帝国的道路剖面图(来自网络)


道路的最下面,是黄色的夯土地基,第二层棕色的是碎石,第三层灰白色的是泥灰砂浆砾石等混合物,第四层是沙石与水泥混合物,最上层则是厚重的石板。道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是排水渠,道路全宽约7.3米。


3.jpg

罗马帝国的道路示意图(来自网络)

这样复杂扎实的路,再考虑到当时的技术条件,修起来自然费时费力。但是罗马帝国却一口气将这样的道路修出了80500公里的总长度,其中英国境内超过4000公里,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境内超过21000公里。

无独有偶,实际国名为“尼德兰”的荷兰(“尼德”是低的意思,“兰”是土地,合起来是“低洼之国”的意思),不仅在围海造陆方面历史悠久,在运河交通方面同样可圈可点。

在17世纪的荷兰黄金时期,阿姆斯特丹就开始着手建造运河。到了1665年,荷兰已经建设了将近400英里的运河,为本国提供了世界上最完善的内运系统,当时的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更凭借其卓越的航运和吞吐能力,成为欧洲的商品转运枢纽。

直到今天,阿姆斯特丹的运河总长度仍然超过100公里,拥有大约90座岛屿和1500座桥梁,被称为“北方的威尼斯”。

游客们每每流连于荷兰的郁金香花田、或感叹着先进的风车发电时,这古老的运河系统,就像饱经沧桑的老者,平和地接纳着行驶其间的游船与商船,在粼粼的波光间回顾着昔日的荣光。

坚定自信的文化内核


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帝国的秦王朝,在完成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达了“书同文”的政令,简化秦文“小篆”被作为标准字体颁行全国。虽然始皇帝的“焚书坑儒”历来为后人所诟病,但是文字的统一在地广人多、方言迥异的中华大地,客观上来说,还是对文化的形成与传播产生了不可否认的深远影响。文字,也由此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一条生动鲜明的脉络。

4.jpg



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的西方,文明的种子也已经被埋下。吴军博士在《文明之光》里说:“罗马人在其全盛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而这些文明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罗马人发明了拉丁语,并且把它变成了世界上语法最严谨的语言。18世纪以前,拉丁语是欧洲各国人民交流的媒介语言。”

凭借语言,大量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典籍得以从东罗马帝国传到了意大利,并在地中海的加持下,帮助意大利培育出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更为日后的文艺复兴中喷薄而出的瑰丽成就奠定了基础。

开放守信的商业精神

欧洲的很多地方,都有周末及节假日不上班的习惯,唯独荷兰是个例外。

去过一个规模很大的荷兰购物村,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全年只有两天不营业,一天是圣诞节,一天是元旦。重视商业,一向是荷兰的传统,也成为荷兰在经济低迷的欧洲仍然能保持活跃的要素,连带着同样说弗拉芒语的比利时北部,经济都要好于说法语的南部。

荷兰的商业文化由来已久,这个国家不仅有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1609年成立于阿姆斯特丹,比英格兰银行早了大约100年),发达的航运线路,还有着对商业信念无比的坚守。

5.jpg

▵运河仍然在荷兰的商业和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596年到1598年,荷兰船长巴伦支和17名水手在经过北极圈内一个岛屿时被困,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在严寒中保持体温;靠打猎来取得衣服和食物勉强维持生存。8人在险境中死去,但是却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虽然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冬去春来,货物最终被几乎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这不仅是一桩贸易的成功,更为荷兰商人赢来了无可撼动的信誉和尊敬。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的还是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1863年11月19日,亚伯拉罕·林肯发表了堪称经典的葛底斯堡演说,丰沛的热情、有力的信仰,感动了无数人。15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或许还可以从重温中感受到信念的力量:

“世人不会注意,也不会记住我们在这里说什么,但是他们永远无法忘记那些英雄们的行为。”

“我们应该在这里把自己奉献于仍然留在我们面前的伟大任务——要从这些光荣的逝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为之献身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