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reciation of the paintings of Gu Sanzhi
说到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人物,肯定少不了被称为“三绝画圣”的顾恺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位国画大师并欣赏下他的画作。
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画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斫琴图》等。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顾恺之为《洛神赋》所作的连环画性质的横卷,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以相思、相会、离别、怀恋四种情绪回环的过程构成画面,每个单元以人物活动为中心安排场景,起伏有致,布景设物也以人物的行动和感情作为依归,以几乎是意识流的方法,描绘了曹植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画中洛神衣带飘逸,神态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犹豫的神情;曹植的形象体现了贵族诗人的风度,表现出惆怅若失的思恋状态。色彩明快艳丽而富于装饰性,画面或是天上或转至人间,似真似幻,亦幻亦真。整幅画因线条的运用而韵味深长,或流畅自然,挺细坚劲,或连绵匀称,一气呵成,意淡而高雅,线条的意韵与画面深长悠远的情感相辅相成,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
《斫琴图》
《斫琴图》描绘古代文人学士正在制作音色优美、颇具魅力的古琴的场景。画中有14人, 或断板、或制弦、或试琴、或旁观指挥, 还有几位侍者(或学徒)执扇或捧场。因画中表现的多是文人, 所以都长眉修目、面容方整、表情肃穆、气宇轩昂、风度文雅。人物衣纹的线条细劲挺秀,颇具艺术表现力。
此图虽不及《洛神赋图》有名,也不及《洛神赋图》更具代表性,但在风格特征上仍凸现出顾恺之的千古一绝。其在人物的神态表现上是颇为传神的。如右上角的一文土独坐于一长方席上,右手食指尖在木架丝线的中部轻轻地拨动,其目光下注却又不驻于何物,整个脸部呈全神贯注倾听状,这正是调定音律时所特有的表情神态,此态可谓传神矣。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为《女史箴》所作的插图性质的长卷。《女史箴》为西晋文学家张华(232-300)所作,他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据说是用以讽刺放荡而堕落的皇后贾氏。其内容是教育封建宫廷妇女们如何为人,如何自保的一些人生经验和道德箴条。现存《女史箴图》卷共计九段,形象地描绘了冯媛挡熊、班婕妤辞辇、同床异梦等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动人形象,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与风采。它是一幅反映人物画风貌转变的成功典范,即在传统教化功能统治下的女性题材绘画逐渐转向体现绘画的审美功能。
《列女仁智图》
《列女仁智图》是顾恺之为《列女传》中《仁智》一门所作的长卷。《列女传》为汉刘向(约前77-前6年)所著。又名《古列女传》,是古代妇女的历史故事集。《列女传》中故事通俗而生动,叙事朴实简洁。《仁智传》15篇,写密康公母、楚武邓曼、卫灵夫人、鲁臧孙母、晋羊叔姬、鲁公乘姒、赵将括母等15位历代明智的妇女。《列女仁智图》为绢本墨笔,淡着色,纵25.8厘米,横417.8厘米,所画有49人之多。从绘画图卷看,《列女仁智图》的人物形象、动作、服装、画面构图,与《女史箴图》都相差无几,只是没有背景而已。这类教化故事在封建社会是很受欢迎的,顾恺之为此创作了专门的程式,一直影响到宋代。
顾恺之在中国画坛的地位不容置疑,他就如同永夜中一颗灿烂无比的明星,直到现在依然照耀着祖国的画坛!